村民將騰出的空間,用于村里公共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法治社會”。什么是法治社會、為什么要建設法治社會、怎樣建設法治社會?新時代十年,南安市人大系統一直在思考、實踐和探索。
“法治社會是法治國家的基礎?!蹦习彩腥舜蟪N瘯魅吸S景陽表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南安市人大系統要把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牢牢把握“四個機關”定位要求,充分發揮人大的作用和優勢,凝心聚力,把公共法律服務項目進一步做實、做細、做深,加快建設法治社會,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風,為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南安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人大代表】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參與者
南安是人口大市,有全國人大代表1人、地方各級人大代表2200多人,他們分布和生活在全市400多個村居,工作在各個行業、各種崗位,與廣大干部群眾朝夕相處。他們是人大的組成人員、人大工作的主體,也是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參與者。他們都有一項法定的職責,那就是:模范地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在自己參加的生產、工作和社會活動中,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
水頭鎮樸一村就是南安人大代表參與法治社會建設的一個典范。
從前的樸一村,沒有一條像樣的主干道,古大厝和土坯房破敗失修、長期閑置,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經過多方論證,村黨支部提出了村容村貌整治、產業多元發展、鄉村文化鑄魂“三步走”戰略。
需要拓寬的村路,誰家愿意無償往后退讓土地?誰家愿意拆掉自己的破舊房子,無償用于村里的公共建設?這些說起來容易、實際卻難做到。樸一村做到了,他們靠的是黨員干部、人大代表的帶頭,靠的是法治的方式。
泉州市人大代表、樸一村黨支部書記呂子孟,老書記呂良剪、老黨員呂振鵬率先拆除了自家的祖厝、老房子、經營20多年的小賣部,呂子孟還捐資80多萬元用于舊村改造。村兩委還與無償獻地的村民簽訂了“產權證明”。一張張小小的“產權證明”,讓群眾定下心來:不僅現在獻地有個證明,將來政府征地時也有個憑證。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已有300多戶村民響應號召,共拆除了3萬多平方米。騰出的空間,全部無償用于村里公共建設,先后建成了10個停車場、4000多米的排澇水溝、7座標準化公廁,還有水頭鎮首條村級瀝青道路、彩色休閑漫道——樸一村舊貌換新顏,蝶變成為省級“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麗鄉村。
“村里的大事小事,都要經村民代表和黨員代表研究同意,才能實行。我們要集思廣益,發動群眾,讓村民參與到村莊的各項事業中來?!眳巫用线@樣說。
在南安,人大代表依法履職,不僅在村居,更延伸到住宅小區。
曾經,普蓮小區因為一起租賃合同糾紛,失管一個多月。居住在小區的人大代表提出:在法治的軌道上,齊心協力共建美好家園。
依靠法治精神和法治方式,普蓮小區破解了一個個難題:沒有業委會,代表們牽頭組織籌備組,一步一個腳印,依法依規召開了第一次業主大會,以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出了合法的業委會、監事會,并表決通過了《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管理規約》《業主委員會章程》。
小區臟亂差,代表們與業委會帶頭,組織業主進行大掃除,最多時有150多人參加,有六七十歲的老人家,也有三五歲的小孩子,大家一起動手,治理亂種菜、亂堆放、亂搭蓋,清除了各類垃圾28車次,整個小區豁然開朗、煥然一新。
沒有物業管理,代表們與業委會一道,經過一年多的自管,不僅保證了物業服務的質量,而且節約了資金,在2021年6月底,為小區全體業主一次性減免半年約16萬元的物業費,并組織全體業主投票表決選聘物業服務企業,推動小區治理與服務進一步走上法治軌道。
【人大評議】畫出法治社會建設的同心圓
“在南安,人大代表、法官、檢察官、普法工作者,不僅要帶好頭,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還要優勢互補,畫好同心圓,為法治社會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蹦习彩腥舜蟪N瘯敝魅翁K毅偉說,“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要把公共法律服務作為一個特色項目,融入‘黨建+’鄰里中心建設,并由人大常委會牽頭組織實施。為此,我們馬上成立了一個召集組進行調研,制定了一份《工作方案》,從時間上對2022年的月份工作進行安排,從空間布局上提出2022年要重點培育的一批示范點,并明確各個示范點參與公共法律服務的單位和人員,把任務責任分解到位?!?/p>
據了解,南安對“兩官”履職評議、基層“兩所一隊一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綜合執法隊、人民法庭)工作評議、人大代表履職量化考評、鄉鎮(街道)人大工作績效考評這四項工作進行通盤考慮、統籌安排。通過“兩項評議、兩項考評”,更加有效地凝聚法治力量、整合法治資源,下沉到鄉村、社區、學校、園區等工作一線,融入“黨建+”鄰里中心建設,為干部群眾提供更加精準優質的公共法律服務。
詩山法庭就是一個生動縮影。這里的2名員額法官、3名法官助理、2名書記員、2名協警,除了審理案件(年均結案1000多件),還跋山涉水、走進鄰里,傾聽每一個司法訴求,并首創“法庭微信工作室”,打造全天候不打烊的“云上法庭”,為轄區內5個鄉鎮35萬名群眾提供立案咨詢、風險評估、案件調解、以案釋法等司法服務,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最美人民法庭”。
省新鎮司法所創先爭優,組織服務民營企業志愿團隊,推動公共法律服務精準下沉,并對企業生產經營中常見的風險進行梳理,尋求破解之道,形成《企業法律風險防范62則》;在扶茂工業園區、九牧園區成立調委會,實現糾紛一站式接受、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2022年來,省新鎮司法所共受理企業糾紛48件,成功化解47件。
市檢察院也不遑多讓,在人大常委會確定的31個示范點均派駐檢察官,并主抓主導公益保護和未成年人保護等項目,在鵬峰中學、龍江村掛牌設立“向日葵俱樂部校園服務站”,邀請關注未成年人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教師、家長、學生參與,扎實推動法治進校園、進鄰里,使之成為學校法治教育的參謀部、學生健康成長的加油站。微電影《最閃亮的星》獲省、市檢察院肯定并聯合首映。
還有,豐州鎮首創片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并率先把公共法律服務列入各村(居)重點工作考核要點,逐月進行量化考評。西華洋片區、燎原村“黨建+”鄰里中心公共法律服務走在了全市前列。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